風洞到太空: 航空研究用真空
在位於哥廷根的德國航空航太中心 (DLR),科學家們使用 Busch 真空解決方案的 COBRA 螺旋式真空泵浦在歐洲最大、功能最強的管風洞中探索可壓縮流體力學現象。目標是使未來的航空航太更安全且更有效率。

位於哥廷根的德國航空航太中心 (DLR) 正在研究流體力學現象,這對於充分預測超音波飛機的效能至關重要。來源:DLR。
兩條長度超過 80 公尺的蓄能器管橫跨建築物旁的空地,穿過堅固的外牆直達內部:一進入哥廷根 DLR 的空氣動力與流體技術研究所,研究設施的龐大規模就一目了然。在內部,一個容量為 50 m³ 的巨型真空桶與管道相連。用於進行詳細而基礎的研究,以調查對充分預測超音速飛機效能至關重要的流體力學現象。未來的航空航太飛行器如何才能更環保、更安全、更高效?如何使用精確的超音速飛行電腦模擬在設計製程中評估新的配置?科學家們希望利用管風洞為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許多問題提供答案。Busch 的真空技術是這些研究專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座大型研究設施啟用於 1950 年代。哥廷根的物理學家和流體研究員 Hubert Ludwieg 教授為間歇運行的高速風洞開發了革命性的驅動裝置,使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流體的研究得以進行。他將這個原理稱為管風洞,至今在世界各地也被稱為「Ludwieg 管」。1968 年,哥廷根 Ludwieg 管風洞 (RWG) 作為世界上第一座大規模空氣動力學研究工廠投入運行。至今仍在 DLR 使用。
超音速實驗
管風洞的運作原理是利用壓力與真空的交互作用,其中蓄能器管作為壓縮空氣的壓力容器。為了防止超音波噴嘴中的空氣凝結(因強烈膨脹和相關空氣冷卻而產生),必須加熱蓄能器管以模擬高超音速。
蓄能器管經由快動滑閥連接至超音波噴嘴。量測段位於末端。這是進行實驗的地方。量測段末端是真空桶,真空泵浦與之相連。量測段與真空桶之間的真空滑閥允許根據需要進入量測段。真空桶使用真空泵浦抽真空。為此使用 Busch 真空解決方案的 COBRA NX 螺旋式真空泵浦。它在真空桶中產生大約 10 至 40 mbar 的真空。蓄能器管內有大約 2 至 40 bar 的正壓。
執行測試時,使用可移動模型支架將測試模型放置在量測段中。測試模型包括飛機模型、感應器或材料樣本。開啟快速滑閥會產生流動的稀釋波,該稀釋波流入蓄能器管並加速蓄能器空氣流向噴嘴。由於蓄能器管和真空桶之間的壓差,以及特殊形狀的超音波噴嘴,在 RWG 量測段中產生超音波流。速度最高可達 7 馬赫 - 相當於音速的七倍。在 RWG 中已實現長達 350-400 毫秒的量測時間。這是此類風洞的峰值,讓研究人員有足夠時間研究測試模型周圍的流體。在此期間內,可記錄統計相關資料或影像序列,以實現可靠的資料平均和分析。
真空提高測試效率
真空技術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加速,也在於減緩高流速。測試期間,來自蓄能器管的空氣會被收集到真空桶中,然後以正常環境氣體的形式排出到外部。空氣力學與流體技術研究所的 RWG 組長兼科學監督 Erich Schülein 博士解釋說:「多虧了真空技術,我們可以更有效率地進行測試。如果沒有它,我們不僅要大幅提高蓄能器管中的增壓壓力,還要提高對整個系統穩定性和測試技術的要求,才能在超音波噴嘴中完全達到所需的壓力比。為此所需的技術努力將是巨大的。真空泵浦為我們完成了這些工作。壓力和真空蓄能器的結合應用實現了輕鬆變更壓力等級,從而變更流體的雷諾數」。
自 1968 年以來,哥廷根管風洞一直與舊的迴轉葉片真空泵浦一起使用。2021 年,是時候更換了。Busch 在招標中勝出。隨後,公司的專家憑藉其專業知識在系統選擇和尺寸確定方面提供支援,幫助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藉助乾式 COBRA NX 很快就找到了解決方案。
RWG 技術經理 Karsten Pfeiffer 解釋說:「對我們來說,真空泵浦的可靠運作至關重要,因為管風洞中產生的流體必須乾淨。測試通常會執行多次,重要的是條件必須始終可重現,因此不能有任何東西干擾流體。」 COBRA 的效能也給人留下了非常正面的印象。與先前的迴轉葉片真空泵浦相比,Busch 螺旋式真空泵浦對真空桶的抽真空速度提高了兩倍。容器中最常需要的 50 mbar 壓力現在只需要 15 分鐘就能達到,而不是半小時。這些較短的運行時間對工廠耗能量有極好的影響。此外,變頻器會根據所需壓力條件調整真空泵浦的轉速。
研究所的員工也對新的真空解決方案非常滿意。以前,由於舊式真空泵浦產生的高噪音級和震動,他們在測試期間無法使用工廠正上方的工作間。有了 COBRA,這不再是問題,因為它運行非常安靜且振動很小。Pfeiffer 笑著說:「除了微微的嗡嗡聲,你什麼都聽不到」。另一大優勢是無油工作。「過去我必須定期進行手動工作並換油,然後還要更換因此而弄髒的衣服。現在再也不需要這樣了。根據服務協議,維護工作由 Busch 服務技術人員進行。我所要做的就是打開泵浦,讓它開始運轉」,Pfeiffer 高興地說。最重要的是,Busch 貼近客戶是其主要優勢。得益於公司龐大的服務網路,當地聯絡人可在需要時快速到達現場。
潔淨真空助力技術進步
Busch 可靠的真空解決方案對 RWG 實驗的成功發揮了關鍵作用,並為技術進步提供了支援。DLR 將其基礎研究的成果提供給航空航太工業的公司,以開發並完善適用於當前和未來任務的技術。哥廷根的科學家們還與 NASA、ESA 和其他 DLR 研究中心等國際組織密切合作開展全球研究項目。例如,過去曾代表 NASA 和 ESA 在哥廷根 Ludwieg 管風洞測試 X-38 太空船的模型。這艘船的目的是作為乘員返回載具 (CRV),以便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將 ISS 太空人帶回地球。這類太空船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必須承受巨大的熱量和機械負載。管風洞中盡可能精確地複製了這些條件。
「儘管數值流體力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無法充分且準確地預測亂流中的許多現象。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建立了一個重要的驗證資料庫,有助於改善現有模型並開發新的數值計算方法。我們將此視為本研究設施的實際目的」,Schülein 說道。Busch 的真空技術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關於 Busch Group
Busch Group 是全球最大的真空泵浦、真空系統、鼓風機、壓縮機和氣體減排系統製造商之一。集團旗下擁有兩大知名品牌:Busch 真空解決方案 和 Pfeiffer Vacuum+Fab Solutions。以前由 Busch Group 品牌 centrotherm clean solutions 提供的氣體減排系統,現在已成為 Pfeiffer 品牌的一部份。
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組合包括所有行業領域(例如食品、半導體、分析、化學和塑膠)中的真空、正壓和減排應用解決方案。這還包括了設計和建造客製化真空系統以及全球服務網路。Busch Group 是由 Busch 家族管理的家族企業。集團在全球 44 個國家擁有 8,000 多名員工。Busch 總部位於巴登-符騰堡邦的馬爾堡,地處德國、法國和瑞士三國區域。
Busch Group 在中國、捷克共和國、法國、德國、印度、羅馬尼亞、韓國、瑞士、英國、美國和越南的 23 家專屬生產工廠進行製造。
Busch Group 的年度總收入接近 20 億歐元。
新聞聯絡
Fabian Fahlbusch 博士
媒介內容與傳播主管
Busch 真空解決方案
Schauinslandstrasse 1
79689 Maulburg,Germany
+49 (0)7622 681 - 3379
fabian.fahlbusch@busch.de
www.buschvacuum.com
www.buschgroup.com
Attachment
Legal Disclaimer:
EIN Presswire provides this news content "as is"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We do not accept any responsibility or liability for the accuracy, content, images, videos, licenses, completeness, legality, or reli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article. If you have any complaints or copyright issues related to this article, kindly contact the author above.